为深化教育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4月23日至25日,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的邀请秦安一小教育集团入校开展“手拉手”教育结对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研究课展示、科学教育讲座、美育课程浸润、人工智能实践培训等多维度呈现学校“全人发展”的育人实践体系,助力两地教育同仁在专业对话中拓展认知边界,在协作共创中实现素养进阶,共同构建学生成长支持系统的创新生态。
01 研究课展示 共研教学
在此次教育交流活动中,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展示了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在“教学改革”课题中的优秀研究课例,为秦安教师呈现多节高质量示范课。他们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独特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知识生动有趣地呈现在课堂上。每一堂课都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为老师们带来示范引领。课后,听课教师们就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语文真情境教学主题研究课——《刷子李》 授课教师:张贝月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课——《巨人的花园》 授课教师:倪文悦
语文学科说课展示 《讲好中国故事 守护华夏荣耀——单元视域下<纸的发明>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胡梦爽
数学学科说课展示 《从平均分到数学模型:分数概念的建构之旅》 授课教师:陈阳
数学学科校本研修优秀课例 《分一分(一)》 授课教师:陈阳
著名特级教师陈延军就展示课进行了以《精心设计“真情境”和“真问题”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主题的讲座。陈老师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课堂文化营造等多个维度展开了细致且深入的点评。
课后,两校的数学教师代表们开展了校际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数学教学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数学教师信明慧、陈巍巍、陈阳老师分享了学校数学教学团队在实践中的探索与思考,展现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成果。秦安一小教育集团的教师代表们也积极分享宝贵经验,从教学理念到具体方法,从课堂管理到学生思维培养,内容丰富详实。在这种自由交流的研讨中,教师们围绕教学实际问题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此次听评课研讨活动为两校搭建起交流合作的桥梁,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教学理念的更新。未来,两校将在“手拉手”活动中继续深化合作交流,在教学领域携手共进,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02 科学资源共享 点燃梦想
在“科学家进校园”特色活动环节中,学校盛情邀请秦安一小教育集团的教师团队共同参与。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徐文耀教授题为《你从哪里来?——问天、问地、问自己》的科普讲座,凭借生动鲜活、妙趣横生的语言,引领学生们踏上探索宇宙奥秘与生命起源的奇妙之旅,在学生们心中点燃了科学的熊熊火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此次活动,通过举办科学讲座,成功链接了各方优质资源,有力地推动了两地科学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向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素养育人”模式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美育课程共建 以艺润心
活动中,秦安一小教育集团的老师们观摩了学校美育素养课——管乐团训练,共同领略美育的独特魅力。现场器乐教学的细致讲解、学生管乐团合奏排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美育课堂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与温润心灵方面的显著成效与独特价值。
04 人工智能培训 技术赋能
段文琼、陈巍巍两位老师为秦安一小交流团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实践经验。段老师以“AI辅助论文写作”为主题,系统展示了智能检索、数据可视化及语言优化技术在科研写作中的提效路径;陈老师聚焦“AI赋能教学活动”,通过智能备课系统、课堂互动分析及个性化作业批改等案例,呈现人工智能重构教学流程的创新模式,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一次教学经验的传递,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共鸣。在这场活动中,双方教育工作者跨越地域的界限,以真诚之心相拥,以教育之梦相系,共同探寻教育真谛,让教育的温度与力量在交流中传递、升华。未来,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将与秦安教育同仁携手,共同探索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共同绘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